当前位置: > 空间微流控技术与医学检验

微流控技术

一种生命科学领域的集成电路技术

也被称为:
芯片上的实验室(Lab-on-a-Chip)

将生化反应的各反应单元全部集成到只有巴掌甚至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实现生化反应的全部过程。

一种生命科学领域的集成电路技术

技术特点

微型化、集成化、消耗少、污染少、成本低

反应快、检测快、高精度、高灵敏度

自动化、一体化、高通量、多指标

技术积累

成熟的玻璃、PMMA、PDMS、光胶等多种材质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加工和标准化工艺。

玻璃芯片、光刻胶芯片、PDMS芯片、PMMA芯片等多种工艺生产线。

器官芯片、生物辐射计量芯片、空间微生物检测芯片、微流控制冷芯片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

微流控空间载荷服务

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为航天医学研究提供微流控空间载荷服务。

6次实验载荷的研发及搭载发射任务,取得中美空间科学合作“0”的突破。

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为航天医学研究提供微流控空间载荷服务。

6次实验载荷的研发及搭载发射任务,
取得中美空间科学合作“0”的突破。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空间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实验仪器

2022年11月12日,“微流控芯片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载荷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空间细胞和微生物培养实验装置

2017年6月4日一国际空间站-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

2022年10月31日,“地外居留舱微生物检测模块”搭载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空间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实验仪器

2022年11月12日,“微流控芯片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载荷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空间细胞和微生物培养实验装置

2017年6月4日一国际空间站-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

2022年10月31日,“地外居留舱微生物检测模块”搭载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航天医学检验成果转化系列产品

OSTArm智能恒温核酸检测系统

Fct-Chip便携式恒温核酸检测系统

Fct-Chip可移动式恒温核酸检测系统GXmini

  • 集成
  • 平台集提取、扩增、分析于一体,检测全程全自动
  • 快速
  • 检测结果立等可取,最快5分钟可观测结果,30分钟交付报告,高效快速
  • 简易
  • 无需专业背景人员,操作简易,仅需一步加样,真正实现“样本进,结果出”
  • 可靠
  • 检测全程封闭,安全无污染,结果可靠
  • 灵活
  • 支持多种病原体检测,仪器模块化,满足多场景需求定制
  • 便携
  • 机身小巧轻便、随时可转移动

OstArm智能恒温检测仪-GX002

Ost-Chip微流控芯片

  • 集成
  • 平台集提取、扩增、分析于一体,检测全程全自动
  • 快速
  • 检测结果立等可取,最快5分钟可观测结果,30分钟交付报告,高效快速
  • 简易
  • 无需专业背景人员,操作简易,仅需一步加样,真正实现“样本进,结果出”
  • 可靠
  • 检测全程封闭,安全无污染,结果可靠
  • 灵活
  • 支持多种病原体检测,仪器模块化,满足多场景需求定制
  • 便携
  • 机身小巧轻便、随时可转移动

Fct-Chip微流控芯片

GX001便携式核酸恒温检测仪

  • 集成
  • 平台集提取、扩增、分析于一体,检测全程全自动
  • 快速
  • 检测结果立等可取,最快5分钟可观测结果,30分钟交付报告,高效快速
  • 简易
  • 无需专业背景人员,操作简易,仅需一步加样,真正实现“样本进,结果出”
  • 可靠
  • 检测全程封闭,安全无污染,结果可靠
  • 灵活
  • 支持多种病原体检测,仪器模块化,满足多场景需求定制
  • 便携
  • 内置无线电源设计、机身小巧轻便、随时可转移动

GX002 mini便携式恒温核酸检测仪

Fct-Chip微流控芯片

  • 小巧便携,操作极简,无需专业医护人员
  • 疾病检测结果上传云平台,实现5G云端监控
  • 全封闭检测,无污染
  • 流感AB、新冠等多种病原体检测平台
  • 基层及家用等多场景快速应用